從2009年到2022年,起源于當時淘寶商城的雙十一已經經歷了14年的光陰,堪比傳統節日。這個我們看著長大的購物狂歡節,盡管有時候我們會覺得“誒,雙十一是不是有點無聊了?是不是好像沒什么新鮮感了?!?
從2009年到2022年,起源于當時淘寶商城的雙十一已經經歷了14年的光陰,堪比傳統節日。
這個我們看著長大的購物狂歡節,盡管有時候我們會覺得“誒,雙十一是不是有點無聊了?是不是好像沒什么新鮮感了。”
但是,不得不說,雙十一走到第十四個年頭,從零售業的“雙十一”,到全行業的“雙十一”,從個別平臺大促,到全平臺的狂歡,它依舊是所有企業年底沖刺的關鍵時間點。
實際上,雙十一這14年的變遷背后,是中國互聯網和電子商務,也是企業營銷的巨大轉折和變革。
如果你想抓住其中變化的邏輯,那么,我們接著往下來看五張圖片。
這五張圖片跨越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,反映了中國電商熱度的變化,其中的數據來源于百度的搜索指數,也就是人們在百度上進行主動搜索的數據統計。
第一圖是2011年11月的百度搜索指數,這是第三屆雙十一。
這一年的雙十一的主力仍然是淘寶自己,但是銷售額對于2010年的9.36億,711家品牌參與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,總共創下了33.6億的全平臺交易額,2200家品牌參與的記錄。
在搜索端,淘寶憑借“雙十一”一舉成為“用戶網上主動搜索”的對象,接近2000萬的搜索指數遠超所有平臺,有上億人開始有意識的在百度上搜索商品進入到淘寶的官網。
這是淘寶輝煌的開始,也是百度搜索稱霸的開始。
第二張圖是2013年11月的百度搜索指數,這是第五屆雙十一。
這一年,被淘寶孵化出來的天貓經過了一年的準備,與淘寶聯手雙十一,在搜索端上僅次于京東。
同時,京東也參與雙十一大促,第五屆雙十一最后吸引了20000家品牌參與,創下352億的銷售額。
這是淘寶創造第二曲線的開始,淘寶預見了自己的天花板,在部分品牌和眾多個體戶的C2C模式當中,把大品牌的旗艦店有意識的往天貓分化,形成B2C的模式。
至此,阿里形成了3條業務曲線,分別是B2B的阿里1688、中國供應商,C2C的淘寶,B2C的天貓,而這一年,原淘寶總裁,張勇開始擔任阿里首席運營官。
這也是百度輝煌的頂峰,因為在那個時候,電子商務離不開搜索,網絡營銷離不開百度,大家都得靠百度搜索來引流,百度是最大的入口,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入口。
淘寶和天貓也以5000萬這樣的絕對搜索熱度,吃到了PC互聯網的紅利。
在我印象當中,在那個時候,只要是跟著我們認真學習、復訓,愿意在互聯網投入布局的企業,都有著巨大的斬獲,第一次見識到了流量的威力。
第三張圖是2017年11月的百度搜索指數,這是第九屆雙十一。
這一年的雙十一數據依然亮眼,總共有14萬家品牌參與,銷售額達到了1682億。
但是,為什么我會把這一年挑出來呢?
如果我們仔細觀察,會發現一個問題,
在搜索端,中國電商熱度的總數據量大不如以前了。
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?
因為中國互聯網和電子商務,開始從PC端邁向了移動端。
還記得我在上一張圖片說,2013年,張勇調任為阿里首席運營官嗎?
在2017年雙十一過后的2018年,張勇接任馬云,成為阿里董事局主席,接手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。
原因就在于從2013年開始,張勇一直都在做一件事,極力推動阿里整體向移動端轉型,并且把百度那一套搜索競價搬到了淘寶自己的APP上。
同時,所有的電商都有了APP,不再完全依賴于搜索端的引流,百度進入了漫長的轉型期,企業的營銷也開始發生了變化,開始通過推廣把用戶留在自己的私域當中。
這一年還有一件“小事”,今日頭條花了10億美元,收購了北美音樂短視頻平臺Musical.ly,與抖音合并,抖音去掉了抄襲的懷疑,從一個音樂短視頻軟件成為短視頻社交平臺。
第四張圖是2020年11月的百度搜索指數,這是第十二屆雙十一。
這一年,又出現了一點“小變動”,京東首次反超了淘寶的搜索熱度,但兩家的搜索熱度都已經從高峰千萬級回到了6百萬,說明用戶已經習慣于點開各家APP,去到站內進行搜索。
榜上同樣還出現了一個新面孔,那就是抖音,在2020年,抖音電商正式開啟,隨后就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來到了第三位,這說明已經有用戶開始主動在網上搜索抖音上的品類和商家,去到抖音下單成交。
而在兩年后,也就是第五張圖,2022年10月,也就是上個月的百度搜索指數,這是第十四屆雙十一。
抖音以8百萬的熱度超越所有人,成為了搜索端的第一名,而淘寶和京東的搜索量進一步下滑到了4百萬。
今年,新王交替,在搜索端上超越淘寶的不是京東,而是內容平臺抖音電商。
京東和淘寶在搜索上已經來到了天花板,但是抖音的極限才剛剛開始。
這五張來自百度搜索指數的圖片,反映了雙十一背后整個互聯網電商的革命。
第一、能打敗你的,不會是同行。
在2013年,百度搜索是用戶開啟交易的起點,實際上也是用戶歸屬的終點。
用戶的搜索邏輯是主動搜索某些品類,然后由搜索引擎給出推薦排名,沒有哪個平臺和企業可以脫離搜索引擎單獨存在,都得向搜索霸主百度交錢,這也是為什么互聯網叫BAT,百度排在第一名的原因。
但是,讓百度開始下滑的不是同行,不是哪家搜索引擎,而是移動互聯網的到來。
百度從流量的聚合和分配商,變成了一次性交易的流量中間商。
用戶從百度上去到淘寶、京東APP之后,人家下次不來百度搜索了,有需求的時候點開APP直接搜索,留存成為別人的私域用戶了。
淘寶當年全力All in移動端的轉型,鑄就阿里鼎盛的商業王朝,并且他們還把百度的“搜索競價”搬到了自己APP上,形成了“站內搜索”的競價模式,類似于直通車,讓商家給自己交錢,分走了百度一大筆蛋糕。
對于企業營銷來說,從只布局搜索端和官網,也多了一個渠道,建設自己的線上店鋪,在站內搜索中獲得精準流量。
第二、興趣電商,替代并且融合了搜索電商。
在淘寶跟騰訊搞搞電商,敲打敲打京東的時候,他也可能沒想到,一個短視頻社交平臺會成為自己最大的對手。
在2020抖音開啟電商后,
以內容為載體,短視頻和直播為展現形式的“貨找人”的興趣電商迅速崛起,超過了淘寶的搜索電商。
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于,“人找貨”的搜索電商必須是用戶有了購物的需求,有了特定品類的選擇之后,再去主動搜索,由平臺進行分配。
這個時候,品牌商的精力主要放在搜索排名的優化和競價上,你要建一個高評分的店鋪,流量只對平臺單向透明。
但是,來到抖音“貨找人”的興趣電商,品牌商用好的內容,以短視頻和直播這樣的娛樂和社交模式引起用戶購物的欲望,讓用戶線上體驗,產生品類需求,再去購買。
流量被算法控制,好內容產生好的購買,雙向透明,這也標志著抖音已經從一個娛樂平臺,簡單的內容平臺成為了電商平臺,并且,抖音也在布局“站內搜索”。
在抖音電商剛開始的那段紅利期,品牌商甚至不需要花一分錢,僅僅靠著簡單的內容和產品展示就能獲得精準流量,產生轉化。
現在慢慢進入了內卷期,品牌商需要有好的內容,還要有好的策略和方法,借助于千川和抖+去經營自己的賬號。
注意一點,對于企業來說,你經營的是自己的賬號,通過一個賬號綁定一個品類,你能布局多個賬號,就能進行多品類的矩陣布局。
今天的雙十一已經發展到了全行業,全品類的購物狂歡,過去一些搜索電商主要是面向C端的快消品,我們一些大宗交易、復雜交易、個性定制交易就難以轉化,沒這個成交路徑,展現難度也很大,圖文一般人還看不懂。
但在以短視頻和直播為主的興趣電商中,企業只需要經營好自己的品牌賬戶,通過視播的直接展示就能擴大品類,在一個廣泛的范圍里頻繁觸達用戶。
如果我們是面向C端的賬號,就需要借助于“內容塑造場景”的形式,在小黃車上直接成交。
當我們面向B端大宗交易的時候,就需要借助于“內容展示專業”這樣的表單形態,提取用戶的聯系方式進行下一步跟蹤和轉化。
當然,因為字數關系,還有一些理解,我把它放在了明天。
同時,明天早上10點到晚上10點,我會帶著單仁牛商的專家老師們做一場12小時的干貨直播分享,幫助大家理解今天視播時代的變化,提升自己的營銷能力。掃碼下方二維碼,馬上預約!